/* */
耕作制度俗称“农作制度”。指人们利用土地种植农作物所采取的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一整套农业技术措施。基本内容是作物种植制度和农田耕作管理制度。种植制度包括作物布局,间作,套作,复种,轮作等。管理制度包括施肥、灌溉等制度。
本地传统的耕作习俗,基本是一年一熟制。由于品种单一,常常在同一块耕地上连年种植同一种作物,俗称“连作制”。民间耕作形式有耕、翻、耙、压、起垄、播种、中耕、除草、施肥、灌溉、植保等,所用农具有犁杖、拉耙、磙子、点葫芦、锄、镐、锹、耙、镰、杈、掐刀子、木掀、扫帚等人力、畜力工具,耕作较粗放。70年代以后,农民大都购置使用新式农机具,用拖拉机牵引四铧犁翻地,使用圆盘耙、镇压器、播种机等进行系列化作业。农田耕作逐渐由浅耕向深耕,由畜耕向机耕方向发展。经过农机耕翻的土地,土层松软,保肥保水,为农作物生长创造了良好条件。后来进行农艺四改,即小垄改大垄,垄播改平播,条施肥改撤施肥,间种改清种。实行秋翻秋耙地,冷冻熟化土壤,防病灭虫。早春顶凌耙地,顶浆作垄,确保墒情。谷雨前后适时播种,立夏之时结束。
轮作制是旱田用地养地、培养地力和防治病虫害的一项重要措施。俗话说:“倒茬如上粪”。本地轮作方法为3—4年轮作制。3年一个轮作周期为高粱、玉米兼种大豆、谷子或棉麻等作物;4年一个轮作周期为高粱、玉米间种大豆、清种大豆。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肥地与薄地、高地与洼地、近地与远地搭配承包,地块零散,不便于倒茬,使轮作面积不断缩小。
旱田栽培方式有清种、间种、混种、套种、复种等。栽培的作物为玉米与大豆间种;玉米与小麦或高粱间套种土豆或四季豆;小麦与大豆间种;油菜与水稻复种;小麦与玉米、小麦与蔬菜复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