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传说早年间,这里是一片荒海滩。每年开春,直隶(河北省)白洋淀、文安洼、静海一带的渔民来辽东湾打鱼,在这渤海滩头搭起窝棚,修船、晒网、卖鱼。秋后罢海,他们就收拾网具回乡过冬,这儿又成了荒凉之地。
有一年,白洋淀的一个姓赵的船家带着女儿芦花来这儿下海打鱼。父亲在海里撒网,女儿在岸上卖鱼,指望挣一些钱秋后回乡给家里打发日子。一天,混江沟的渔霸来鱼市收税,一眼看中了正在卖鱼的芦花,要娶芦花做他的小老婆。芦花不依,渔霸叫手下的家丁连拉带扯地抢回了混江沟。芦花的父亲听说女儿被抢走,连夜赶到渔霸家说理,渔霸翻着两只鼠眼说:“你女儿偷了我的鱼税。想要她回去也不难,三天之内交我三百担鲜鱼,就把她放回去。”“三天?三十天也难打上三百担鲜鱼呀!”为了救女儿,芦花的父亲起早贪黑打鱼还债。第三天早上,天还没亮,芦花忽然逃回来,哭着对父亲说:“我已经被渔霸坑害,不能回家见乡亲们了,您多保重。”说完一头栽进大海自尽了。芦花的父亲哭得死去活来,渔民们帮助把芦花的尸体埋在海滩的一个高岗处。
不久,芦花的坟上长出了一棵芦苇。传说这棵芦苇是芦花的魂灵。它横穿发芽,沿着海滩越长越多,圈起了几十里长的圆苇塘。海水涨潮落潮,又拉了一圈大河沟,人们就把这块地方叫赵圈河。每年上秋渔民回乡的时候,它就头戴白花为芦花姑娘致哀,一直到第二年春天渔民们回来。